压榨是纸页成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将湿纸页中的部分水脱除并固化纸页;如何快速压榨出湿纸页中的水分,并能合理贮存和脱除是压榨脱水研究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此外,机械压榨脱水经济上比较合理。
据介绍,纸幅在压榨部干度可达40%~55%,脱除的水占总脱水的10%,而干燥部干度达92%~98%,脱除的水仅占总量的2%, 并且干燥部的能耗是压榨部能耗的10倍。因此,要尽可能不断更新完善造纸机的压榨方式,提高压榨效率,脱除纸幅中的水分。这是造纸行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造纸机压榨部的作用
纸机生产纸张的质量、产量高低与纸机的每一部分都息息相关。任和尼斯人平台网址桓霾糠挚刂撇坏本突嵊跋斐芍街柿俊⒉俊=暇魉拖低乘椭脸尚瓮诔尚瓮闲纬墒椒揭吃谕客讶ゲ糠炙郑⒉欢ǖ那慷取4臃醮σ隼吹氖揭持邢宋恢纯鲆鸦径ㄐ停购80%左右的水分,并且强度也不高。
此时,如果直接把湿纸页送到干燥部,不仅消耗大量的蒸汽,同时容易造成湿纸幅在干燥部的断头。另外这样所生产出来的纸页纸质疏松,表面粗糙,强度弱。所以从网部出来的湿纸页需要在压榨部经过机械压榨,然后再送到干燥部进行干燥。
因此,造纸机压榨部的作用可总结为:机械脱水;改善纸张表面性能;增加湿纸页强度;提高纸机运行性能和有效性等。
造纸机压榨部的作用机理
纸页的压榨脱水与纸机压榨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同时和压榨设备的工作参数有关。对于低定量的纸幅压榨部的脱水效率主要受施加的压力和出压区时的“回湿”程度所控制。
此时,压榨的压力比受压时间更为重要,称为“压力控制压区”;而对于高定量的纸幅,加压时的脱水效率主要受纸幅厚度和孔隙率及受压时间所控制,压榨不仅仅是挤压纸幅,而且要产生较高的压力梯度才可使水分从纸页的纤维网格中挤出来,因而称为“水流控制压区”。压区的压力主要由压缩压力和流体压力两部分组成。
为了更好的衡量压榨脱水的效能, 引用“压榨冲量”这一概念。其含义是纸幅在压区内承受的平均压强和受压时间的乘积, 单位是kPa.s。其大小直接反映压榨脱水的能力,也是影响压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
横向脱水机理
横向脱水指的是从湿纸幅中压榨出来的水横向逆着毛毯运行的方向透过毛毯流动,如图所示。由于水流经毛毯时流速低而距离长,因此流动阻力较大,速度梯度较小。压榨所加的压力越大,压出的水越多。但压力过大则会出现压花,又称压溃。
垂直脱水机理
沟纹压榨、盲孔压榨、套网压榨、衬网压榨和真空压榨等压榨方式的压榨脱水与普通压榨不同,不是横向脱水而是垂直脱水。
20世纪60年代Mr.P.B.Wahistrom、Mr.K.O.Larsson和Mr.P.Nilsson等根据湿纸、毛毯的水分含量及流体压力变化将垂直脱水的压区分为四个阶段。
第1阶段是从湿纸幅进入压区开始一直到湿纸幅被压缩到饱和为止。第2阶段是从饱和点开始一直到压区压力达到最高值为止。在这一阶段中,毛毯水分未饱和并通过毛细管吸力将纸幅中的水分吸移至自身直至达到饱和。随着压区压力的增大,过饱和的水分便由毛毯转移到下辊辊面的排水渠道中。第3阶段是从压区压力最高点开始一直到纸幅干度达到最高值为止。在这一阶段,由于毛毯开始膨胀又处于新的不饱和状态,继续从湿纸页中吸水。纸幅厚度在此达到了最小值。第4阶段由于纸幅也开始膨胀,将毛毯中的水分又部分地转移到纸幅中,即产生了所谓的“回湿” 现象,因此纸幅的干度有所下降。
造纸机压榨方式的发展
压榨部主要由压榨辊构成,压榨辊的种类很多,老式纸机压榨部多采用平压辊,随着纸机车速的提高,开始使用真空压辊,接着又研制出沟纹压榨、盲孔压榨和可控中高辊。吸收了真空压辊与盲孔压辊的长处,又出现了若干新型压辊。上个世纪末又开发了宽压区压榨。
直至目前,研究人员一直没有停止对新型压榨辊的开发。开发新型压榨辊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脱水效率、改善纸页质量,降低压榨给纸页带来的不利影响。
平压榨
平压榨即普通压榨。下压辊为主动辊,辊面包胶,上辊为从动辊,由花岗石或人造石制成,两辊辊面平整光滑。平压榨属于横向脱水,常用于低速纸机上。平压榨的设备费用低,维护费用少。但由于辊面没有与外界相通,因此平压辊压榨脱出的水导致压区中流体压力很高,不利于压榨脱水,也容易引起湿纸的压花,为此发展了改进的平辊压榨技术—网衬压榨。
网衬压榨
网衬压榨是指在普通压榨的毛毯内衬套一条无端的塑料网,从湿纸中压榨脱出的水,经过毛毯进入塑料网的眼孔中,减小了压区流体压力并有利于脱水。采用衬网压榨可以提高湿纸幅干度和纸机车速,且不会在纸幅中造成印痕。
套网压榨可以看作是衬网压榨的简化。套网压榨是在平压下胶辊或真空辊上套上一张网套,塑料网套的两端用分块压环或整圈压环加以固定。与毛毯接触的一面有足够容纳压出水的网目空隙,而底层有可供流水的通道,所以脱出的水是按垂直流动的方式脱水。由于网衬压榨的效果有限,并且装卸塑料网比较麻烦,因此没有被广泛使用。
真空压榨
随着造纸机车速的提高,对压榨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的平压榨、网衬压榨已不能满足纸机要求,于是真空压榨得以发展。真空压榨多用于中、高速纸机。上辊为石辊,下辊为真空吸水辊。
湿纸幅在真空压榨上的脱水过程如图所示。当湿纸幅通过压区时,纸幅依靠压力作用脱水。所以真空压榨的脱水动力和普通压榨是相同的。真空抽吸力的主要作用是把聚集在压区前侧的水吸掉, 并使毛毯保持良好的滤水性能,延长了毛毯的使用寿命。压区内被挤压出的水分,可以经过不大的水平移动后,即垂直地进入吸水辊的辊面小孔中。因为排水距离短,水流阻力较小,因而真空压榨有较高的脱水性能。此外,纸页断头较少,横幅脱水较均匀。
但是,真空压榨存在设备投资大,生产费用高的问题,且寿命并不长。所以许多纸机改用沟纹压榨代替真空压榨。
沟纹压榨
沟纹压榨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的一种改进型压榨辊。其结构和平压榨类似, 区别在于沟纹压榨胶辊辊面上根据生产的需要开了很多细而深的沟纹槽。
沟纹压榨脱水为垂直方向脱水,如图。湿纸页受到压榨辊的挤压而脱水。压区内水分沿着垂直的或近于垂直的方向穿过毛毯进入到下部沟纹辊的沟槽中。由于沟纹压辊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沟槽中的水甩出,达到脱水的目的。由于沟槽与大气相通,水分在毛毯内所需横向(水平)移动的距离不大于沟纹间距离的一半,流动阻力减小,脱水速度加快。使用沟纹压榨时,可以提高压榨的线压力而不会造成压溃和印痕,压榨后的纸幅干度高而且脱水均匀。在一些高速造纸机上,沟纹压榨部分地取代了真空压榨。此外,沟纹压榨适用于旧纸机普通压榨的改造,
不需要添设真空系统及其动力装置,既方便又经济。但沟纹压辊表面较硬且有沟槽,压榨线压力也较高,会缩短压榨毛毯的使用寿命。并且压榨辊体结构复杂,动力消耗量大。因此,开发了盲孔压榨。
盲孔压榨
盲孔压榨是20世纪70年代在沟纹压榨的基础上开发的另一种改进型压榨。盲孔压榨也属于垂直脱水,如图。
下压辊使用表面包胶的普通辊体,可以说盲孔压榨是从真空压榨派生出来的一种压榨形式,也可以看作是没有钻穿孔的真空压榨辊。湿纸幅中的水分垂直穿过毛毯,进入盲孔辊面凹坑,再借助离心力甩出。
高强压榨和平滑压榨
高强压榨的压区是由花岗石辊和一个小直径的不锈钢沟纹辊组成,由于压区很窄,能产生相当高的压强并有利于水分的排除和缩短压区后半部纸幅与毛毯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毛毯对纸幅的回湿作用。
平滑压榨往往又称光泽压榨,它没有压榨毛毯,不起脱水作用。平滑压榨的下辊通常包铜,上辊包胶。湿纸幅通过平滑压榨时,湿纸幅的较粗糙的网印面与平滑的金属面接触,可以减少纸幅两面差,同时使纸幅紧度提高。另外,平滑压榨可以改善纸幅与烘缸表面之间的热传导,能够减少需用烘缸数量的3%~5%。纸幅通常是成直线地通过平滑压榨。用压缩空气或引纸绳递纸时,没有引纸的困难,可以在各种车速的纸机上应用。
宽压区压榨
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机运行速度大大提高, 在纸机生产能力增大的同时,也不断要求节约能源,改善纸张特性。为适应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推出一种新型的压榨方式———宽压区压榨。这种压榨最初只是加大辊式压榨的压辊直径,从而增加压区宽度,也称为“大辊径压榨”或“长压区压榨”。但是受压区压比的限制,压辊的直径、重量并不能无限地增大,于是又研制出新型的“靴型压榨”。
靴形压榨最先由美国Beloit公司发明,1989年第一次安装使用,之后随着技术的更新,不断完善,靴形压榨逐渐在世界造纸业中推广开。这时其他公司也采用不同的设计,制造出类似设备,如德国Voith 公司的NipcoFlex,芬兰Valmet公司的Sym-belt等。同时,Beloit也推出了新式的封闭宽压区压榨ENP-C(Extended Nip Press—closed)。从开始采用封闭式靴形压榨以来,已经有400多台以上的靴形压榨投入运行。
宽压区压榨原理最先是由Busker论述的。由Justus和Cronin进一步表述。1968年10月在加拿大魁北克Mont Gabriel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压榨脱水与干燥座谈会上得出:两压辊间压榨理想的压区压力分布曲线, 要求纸页通过压区时平稳地增加压力, 而在压区末端则要求急速而明显地降低压力。其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靴式压榨压区压力分配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点划线为实际曲线,实线为理想曲线。从(a)中可以看出,用辊式压榨或用同一中心对称支撑加压靴,则加宽压区宽度时,将导致压区出口出现压力缓慢降低趋势,只有如图(b)的加压靴支撑,才能获得有利的压力分配曲线。偏心支撑加压靴时,F力的作用线必须总是通过压力分配曲线的重心S,如图(c)所示。从压区开始起,当支撑力的作用线为0.667b时,能获得支撑点可能的偏心极限。就如压靴面而言,进一步加大作用线的偏心,会使有效压区变窄,如图(d),于是最大压力会升至不合要求的程度。
它是一种典型的靴式压榨。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原理的结合。润滑油被注入到压力靴的中心,在压区的一边形成液动力楔,随后形成一层很薄的油膜,不断地润滑着托板和轴套之间的接触面,这就形成了流动液压托板,此托板与可控中高辊形成压区,对纸页进行压榨,如图所示,这里用控制油压流量的方式来控制压区内的机械压力和液压压力的分布,载荷比例的变化可改变压区曲线的形状。
施压元件在辊面宽度方位内按单区排列,并通过共用的管道通压力油。
靴式压榨在生产从卫生纸到商品浆方面都有市场。靴式压榨把纸张压到高干度的同时,使某些纸种保持了一定的松厚度,而其他纸种又保证了紧度和强度,证明靴式压榨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干燥部改造和新建纸机中。靴式压榨具有很大的脱水能力,能使纸张的强度厚度、光学和表面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靴式压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大促进了造纸行业的飞速发展。
热压榨
热压榨是一种新型压榨设计。在热压榨中,通常是通过加热辊、蒸汽箱或者两者并用来实现纸页的脱水。加热辊的表面温度通常保持在100℃以下。其他的条件与传统的机械压榨基本相同。
热压榨是基于三个设计原理:第一是宽压区压榨理论;第二是使用了不需要特殊毛毯的压力;第三是应用了加热湿纸页以减少白水粘度的原理。经过热压榨的纸页孔隙率降低,松厚度减小,纸页强度提高,但白度等光学性质稍有下降,并且可能会发生纸页粘辊现象。
脉冲干燥
脉冲干燥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压榨技术, 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加强脱水技术。脉冲干燥时利用红外或感应电源加热上辊, 使得压区内部水分蒸汽化, 然后水蒸汽将纸页内水分逐出纸页。
脉冲干燥具有很多的优点,第一纸页的出口干度高,脱水速率高。Beloit公司的科研人员认为, 如果条件变化,完全可以把脉冲干燥做宽压区压榨(ENP)来应用。第二能量消耗低。第三是纸页物理性能的改变。因为与加热辊面接触,脉冲干燥后纸页的密度提高,与密度相关的一些性能均有所提高,如:环压强度、抗张强度、内部结合力、耐破度和平滑度等。
但脉冲干燥有其缺陷:纸页容易分层;需要耐高温的毛毯;有粘辊现象;设备元件精度要求高;能源价格昂贵(脉冲干燥一般采用感应电源加热,费用大约是蒸汽加热的2倍)。其中纸页容易分层是限制脉冲干燥在生产中应用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为防止脱层,可适当降低压辊的温度;选用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的浆料生产渗透性能强的纸张;用陶瓷包覆的加热辊代普通加热辊;采用高环境压力脉冲干燥(是Orloff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脉冲干燥方法)。
造纸机的压榨部是造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对于不同浆种、纸种和车速, 所选择的压榨方式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 造纸机压榨的选型应从纸的质量、脱水效率、运行性能、压榨能耗、维护、设备投资等几个方面考虑。从早期的平压榨、网衬压榨到真空压榨、沟纹压榨、盲孔压榨、高强压榨、平滑压榨再到靴式压榨、热压榨和脉冲干燥等新型压榨, 压榨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压榨部脱水效率提高, 纸张表面质量的改善, 而且还降低了造纸成本等。
故采用先进的压榨部新技术是造纸行业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对造纸机压榨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而这项研究工作将会继续进行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压榨技术并不断开发新的压榨方式,将进一步提升造纸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从而促进造纸工业进一步发展。
据介绍,纸幅在压榨部干度可达40%~55%,脱除的水占总脱水的10%,而干燥部干度达92%~98%,脱除的水仅占总量的2%, 并且干燥部的能耗是压榨部能耗的10倍。因此,要尽可能不断更新完善造纸机的压榨方式,提高压榨效率,脱除纸幅中的水分。这是造纸行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造纸机压榨部的作用
纸机生产纸张的质量、产量高低与纸机的每一部分都息息相关。任和尼斯人平台网址桓霾糠挚刂撇坏本突嵊跋斐芍街柿俊⒉俊=暇魉拖低乘椭脸尚瓮诔尚瓮闲纬墒椒揭吃谕客讶ゲ糠炙郑⒉欢ǖ那慷取4臃醮σ隼吹氖揭持邢宋恢纯鲆鸦径ㄐ停购80%左右的水分,并且强度也不高。
此时,如果直接把湿纸页送到干燥部,不仅消耗大量的蒸汽,同时容易造成湿纸幅在干燥部的断头。另外这样所生产出来的纸页纸质疏松,表面粗糙,强度弱。所以从网部出来的湿纸页需要在压榨部经过机械压榨,然后再送到干燥部进行干燥。
因此,造纸机压榨部的作用可总结为:机械脱水;改善纸张表面性能;增加湿纸页强度;提高纸机运行性能和有效性等。
造纸机压榨部的作用机理
纸页的压榨脱水与纸机压榨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同时和压榨设备的工作参数有关。对于低定量的纸幅压榨部的脱水效率主要受施加的压力和出压区时的“回湿”程度所控制。
此时,压榨的压力比受压时间更为重要,称为“压力控制压区”;而对于高定量的纸幅,加压时的脱水效率主要受纸幅厚度和孔隙率及受压时间所控制,压榨不仅仅是挤压纸幅,而且要产生较高的压力梯度才可使水分从纸页的纤维网格中挤出来,因而称为“水流控制压区”。压区的压力主要由压缩压力和流体压力两部分组成。
为了更好的衡量压榨脱水的效能, 引用“压榨冲量”这一概念。其含义是纸幅在压区内承受的平均压强和受压时间的乘积, 单位是kPa.s。其大小直接反映压榨脱水的能力,也是影响压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
横向脱水机理
横向脱水指的是从湿纸幅中压榨出来的水横向逆着毛毯运行的方向透过毛毯流动,如图所示。由于水流经毛毯时流速低而距离长,因此流动阻力较大,速度梯度较小。压榨所加的压力越大,压出的水越多。但压力过大则会出现压花,又称压溃。
垂直脱水机理
沟纹压榨、盲孔压榨、套网压榨、衬网压榨和真空压榨等压榨方式的压榨脱水与普通压榨不同,不是横向脱水而是垂直脱水。
20世纪60年代Mr.P.B.Wahistrom、Mr.K.O.Larsson和Mr.P.Nilsson等根据湿纸、毛毯的水分含量及流体压力变化将垂直脱水的压区分为四个阶段。
第1阶段是从湿纸幅进入压区开始一直到湿纸幅被压缩到饱和为止。第2阶段是从饱和点开始一直到压区压力达到最高值为止。在这一阶段中,毛毯水分未饱和并通过毛细管吸力将纸幅中的水分吸移至自身直至达到饱和。随着压区压力的增大,过饱和的水分便由毛毯转移到下辊辊面的排水渠道中。第3阶段是从压区压力最高点开始一直到纸幅干度达到最高值为止。在这一阶段,由于毛毯开始膨胀又处于新的不饱和状态,继续从湿纸页中吸水。纸幅厚度在此达到了最小值。第4阶段由于纸幅也开始膨胀,将毛毯中的水分又部分地转移到纸幅中,即产生了所谓的“回湿” 现象,因此纸幅的干度有所下降。
造纸机压榨方式的发展
压榨部主要由压榨辊构成,压榨辊的种类很多,老式纸机压榨部多采用平压辊,随着纸机车速的提高,开始使用真空压辊,接着又研制出沟纹压榨、盲孔压榨和可控中高辊。吸收了真空压辊与盲孔压辊的长处,又出现了若干新型压辊。上个世纪末又开发了宽压区压榨。
直至目前,研究人员一直没有停止对新型压榨辊的开发。开发新型压榨辊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脱水效率、改善纸页质量,降低压榨给纸页带来的不利影响。
平压榨
平压榨即普通压榨。下压辊为主动辊,辊面包胶,上辊为从动辊,由花岗石或人造石制成,两辊辊面平整光滑。平压榨属于横向脱水,常用于低速纸机上。平压榨的设备费用低,维护费用少。但由于辊面没有与外界相通,因此平压辊压榨脱出的水导致压区中流体压力很高,不利于压榨脱水,也容易引起湿纸的压花,为此发展了改进的平辊压榨技术—网衬压榨。
网衬压榨
网衬压榨是指在普通压榨的毛毯内衬套一条无端的塑料网,从湿纸中压榨脱出的水,经过毛毯进入塑料网的眼孔中,减小了压区流体压力并有利于脱水。采用衬网压榨可以提高湿纸幅干度和纸机车速,且不会在纸幅中造成印痕。
套网压榨可以看作是衬网压榨的简化。套网压榨是在平压下胶辊或真空辊上套上一张网套,塑料网套的两端用分块压环或整圈压环加以固定。与毛毯接触的一面有足够容纳压出水的网目空隙,而底层有可供流水的通道,所以脱出的水是按垂直流动的方式脱水。由于网衬压榨的效果有限,并且装卸塑料网比较麻烦,因此没有被广泛使用。
真空压榨
随着造纸机车速的提高,对压榨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的平压榨、网衬压榨已不能满足纸机要求,于是真空压榨得以发展。真空压榨多用于中、高速纸机。上辊为石辊,下辊为真空吸水辊。
湿纸幅在真空压榨上的脱水过程如图所示。当湿纸幅通过压区时,纸幅依靠压力作用脱水。所以真空压榨的脱水动力和普通压榨是相同的。真空抽吸力的主要作用是把聚集在压区前侧的水吸掉, 并使毛毯保持良好的滤水性能,延长了毛毯的使用寿命。压区内被挤压出的水分,可以经过不大的水平移动后,即垂直地进入吸水辊的辊面小孔中。因为排水距离短,水流阻力较小,因而真空压榨有较高的脱水性能。此外,纸页断头较少,横幅脱水较均匀。
但是,真空压榨存在设备投资大,生产费用高的问题,且寿命并不长。所以许多纸机改用沟纹压榨代替真空压榨。
沟纹压榨
沟纹压榨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发的一种改进型压榨辊。其结构和平压榨类似, 区别在于沟纹压榨胶辊辊面上根据生产的需要开了很多细而深的沟纹槽。
沟纹压榨脱水为垂直方向脱水,如图。湿纸页受到压榨辊的挤压而脱水。压区内水分沿着垂直的或近于垂直的方向穿过毛毯进入到下部沟纹辊的沟槽中。由于沟纹压辊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沟槽中的水甩出,达到脱水的目的。由于沟槽与大气相通,水分在毛毯内所需横向(水平)移动的距离不大于沟纹间距离的一半,流动阻力减小,脱水速度加快。使用沟纹压榨时,可以提高压榨的线压力而不会造成压溃和印痕,压榨后的纸幅干度高而且脱水均匀。在一些高速造纸机上,沟纹压榨部分地取代了真空压榨。此外,沟纹压榨适用于旧纸机普通压榨的改造,
不需要添设真空系统及其动力装置,既方便又经济。但沟纹压辊表面较硬且有沟槽,压榨线压力也较高,会缩短压榨毛毯的使用寿命。并且压榨辊体结构复杂,动力消耗量大。因此,开发了盲孔压榨。
盲孔压榨
盲孔压榨是20世纪70年代在沟纹压榨的基础上开发的另一种改进型压榨。盲孔压榨也属于垂直脱水,如图。
下压辊使用表面包胶的普通辊体,可以说盲孔压榨是从真空压榨派生出来的一种压榨形式,也可以看作是没有钻穿孔的真空压榨辊。湿纸幅中的水分垂直穿过毛毯,进入盲孔辊面凹坑,再借助离心力甩出。
高强压榨和平滑压榨
高强压榨的压区是由花岗石辊和一个小直径的不锈钢沟纹辊组成,由于压区很窄,能产生相当高的压强并有利于水分的排除和缩短压区后半部纸幅与毛毯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少毛毯对纸幅的回湿作用。
平滑压榨往往又称光泽压榨,它没有压榨毛毯,不起脱水作用。平滑压榨的下辊通常包铜,上辊包胶。湿纸幅通过平滑压榨时,湿纸幅的较粗糙的网印面与平滑的金属面接触,可以减少纸幅两面差,同时使纸幅紧度提高。另外,平滑压榨可以改善纸幅与烘缸表面之间的热传导,能够减少需用烘缸数量的3%~5%。纸幅通常是成直线地通过平滑压榨。用压缩空气或引纸绳递纸时,没有引纸的困难,可以在各种车速的纸机上应用。
宽压区压榨
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机运行速度大大提高, 在纸机生产能力增大的同时,也不断要求节约能源,改善纸张特性。为适应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推出一种新型的压榨方式———宽压区压榨。这种压榨最初只是加大辊式压榨的压辊直径,从而增加压区宽度,也称为“大辊径压榨”或“长压区压榨”。但是受压区压比的限制,压辊的直径、重量并不能无限地增大,于是又研制出新型的“靴型压榨”。
靴形压榨最先由美国Beloit公司发明,1989年第一次安装使用,之后随着技术的更新,不断完善,靴形压榨逐渐在世界造纸业中推广开。这时其他公司也采用不同的设计,制造出类似设备,如德国Voith 公司的NipcoFlex,芬兰Valmet公司的Sym-belt等。同时,Beloit也推出了新式的封闭宽压区压榨ENP-C(Extended Nip Press—closed)。从开始采用封闭式靴形压榨以来,已经有400多台以上的靴形压榨投入运行。
宽压区压榨原理最先是由Busker论述的。由Justus和Cronin进一步表述。1968年10月在加拿大魁北克Mont Gabriel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压榨脱水与干燥座谈会上得出:两压辊间压榨理想的压区压力分布曲线, 要求纸页通过压区时平稳地增加压力, 而在压区末端则要求急速而明显地降低压力。其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靴式压榨压区压力分配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点划线为实际曲线,实线为理想曲线。从(a)中可以看出,用辊式压榨或用同一中心对称支撑加压靴,则加宽压区宽度时,将导致压区出口出现压力缓慢降低趋势,只有如图(b)的加压靴支撑,才能获得有利的压力分配曲线。偏心支撑加压靴时,F力的作用线必须总是通过压力分配曲线的重心S,如图(c)所示。从压区开始起,当支撑力的作用线为0.667b时,能获得支撑点可能的偏心极限。就如压靴面而言,进一步加大作用线的偏心,会使有效压区变窄,如图(d),于是最大压力会升至不合要求的程度。
它是一种典型的靴式压榨。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原理的结合。润滑油被注入到压力靴的中心,在压区的一边形成液动力楔,随后形成一层很薄的油膜,不断地润滑着托板和轴套之间的接触面,这就形成了流动液压托板,此托板与可控中高辊形成压区,对纸页进行压榨,如图所示,这里用控制油压流量的方式来控制压区内的机械压力和液压压力的分布,载荷比例的变化可改变压区曲线的形状。
施压元件在辊面宽度方位内按单区排列,并通过共用的管道通压力油。
靴式压榨在生产从卫生纸到商品浆方面都有市场。靴式压榨把纸张压到高干度的同时,使某些纸种保持了一定的松厚度,而其他纸种又保证了紧度和强度,证明靴式压榨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干燥部改造和新建纸机中。靴式压榨具有很大的脱水能力,能使纸张的强度厚度、光学和表面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靴式压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大促进了造纸行业的飞速发展。
热压榨
热压榨是一种新型压榨设计。在热压榨中,通常是通过加热辊、蒸汽箱或者两者并用来实现纸页的脱水。加热辊的表面温度通常保持在100℃以下。其他的条件与传统的机械压榨基本相同。
热压榨是基于三个设计原理:第一是宽压区压榨理论;第二是使用了不需要特殊毛毯的压力;第三是应用了加热湿纸页以减少白水粘度的原理。经过热压榨的纸页孔隙率降低,松厚度减小,纸页强度提高,但白度等光学性质稍有下降,并且可能会发生纸页粘辊现象。
脉冲干燥
脉冲干燥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压榨技术, 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加强脱水技术。脉冲干燥时利用红外或感应电源加热上辊, 使得压区内部水分蒸汽化, 然后水蒸汽将纸页内水分逐出纸页。
脉冲干燥具有很多的优点,第一纸页的出口干度高,脱水速率高。Beloit公司的科研人员认为, 如果条件变化,完全可以把脉冲干燥做宽压区压榨(ENP)来应用。第二能量消耗低。第三是纸页物理性能的改变。因为与加热辊面接触,脉冲干燥后纸页的密度提高,与密度相关的一些性能均有所提高,如:环压强度、抗张强度、内部结合力、耐破度和平滑度等。
但脉冲干燥有其缺陷:纸页容易分层;需要耐高温的毛毯;有粘辊现象;设备元件精度要求高;能源价格昂贵(脉冲干燥一般采用感应电源加热,费用大约是蒸汽加热的2倍)。其中纸页容易分层是限制脉冲干燥在生产中应用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为防止脱层,可适当降低压辊的温度;选用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的浆料生产渗透性能强的纸张;用陶瓷包覆的加热辊代普通加热辊;采用高环境压力脉冲干燥(是Orloff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脉冲干燥方法)。
造纸机的压榨部是造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对于不同浆种、纸种和车速, 所选择的压榨方式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 造纸机压榨的选型应从纸的质量、脱水效率、运行性能、压榨能耗、维护、设备投资等几个方面考虑。从早期的平压榨、网衬压榨到真空压榨、沟纹压榨、盲孔压榨、高强压榨、平滑压榨再到靴式压榨、热压榨和脉冲干燥等新型压榨, 压榨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压榨部脱水效率提高, 纸张表面质量的改善, 而且还降低了造纸成本等。
故采用先进的压榨部新技术是造纸行业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对造纸机压榨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而这项研究工作将会继续进行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压榨技术并不断开发新的压榨方式,将进一步提升造纸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从而促进造纸工业进一步发展。